编者按: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学组承办,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于2021年6月18日至20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继续教育、专题报告、论文交流等多样形式,针对移植适应症进展、新的移植模式探讨、移植合并症及复发的防治新策略、基础研究进展及移植相关临床试验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精彩演讲。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张磊教授对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检测办法及将来新药的应用价值做出解析。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动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是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主要临床特征,也是MPN的主要并发症和其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首先能否请您谈一谈MPN中血栓和出血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现状?
张磊教授: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包括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MPN患者通常存在血栓及出血并发症风险,而血栓并发症是这些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类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血栓发病率不同,例如在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患者的血栓发病率为8%左右,而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患者的血栓发病率约为10%~15%。
《肿瘤瞭望》:基于目前的研究而言,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中有哪些特有的危险因素与血栓形成及出血并发症相关?
张磊教授: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血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既往有无血栓形成、有无JAK2V617F基因突变以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等,而在这些因素中年龄是最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血栓风险是不断增加的。对于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患者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值得特别关注。对于存在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其存在较大的血栓形成的风险,临床上我们应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血栓形成的预防治疗。
此外,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在血小板极度升高情况下可能导致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AvWD),并引起出血并发症的发生,而部分患者由于服用过量抗血栓形成药物也会导致出血。对于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出血并发症,临床上需听从医生专业指导进行治疗,这至关重要。
《肿瘤瞭望》:血栓弹力图在检测血栓形成及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如何?
张磊教授:血栓弹力图是非常好的检测血栓与出血的工具。在临床实践中,使用血栓弹力图可以相对准确的描述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正处于易形成血栓的高凝状态抑或是易出血状态。血栓弹力图在国外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或侵袭性操作的场景,血栓弹力图的应用有其独特优势。我们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临床医生可以应用血栓弹力图对患者的血栓及出血状态进行整体评估。
《肿瘤瞭望》: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形成及出血并发症的治疗方面,目前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进展?
张磊教授:在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形成及出血并发症的治疗方面,当前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基础发病机制、骨髓肿瘤微环境以及造血干细胞异常等方面。此外,当前这一领域新药的进展也非常迅速,例如长效干扰素、特异性靶向JAK2抑制剂等药物的临床试验研究不断涌现。。希望这些新型药物的出现能够为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血液内科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副所院长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天津市血液病基因治疗重点实验室主任
“协和学者”特聘教授、 “津门医学英才”、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等
多年从事出凝血疾病和血小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已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15项,国际合作基金2项
已在Blood、Leukemia,JCI、Haemetologica, Experiment Hematology 等国内外血液学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获国家级奖1项,获省部级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