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于4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期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正式发布。《肿瘤瞭望》特邀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教授对新版指南中HER2阳性乳腺癌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4年全国乳腺癌大会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年会于4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期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正式发布。《肿瘤瞭望》特邀云南省肿瘤医院聂建云教授对新版指南中HER2阳性乳腺癌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01
肿瘤瞭望:自2017年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CSCO BC指南)每年更新,请您谈谈刚刚发布的2024版CSCO BC指南中,关于HER2阳性乳腺癌诊疗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更新要点?
聂建云教授:在2024版CSCO BC指南中,关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诊疗部分,有若干值得关注的更新要点。这些更新主要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药物可及性、临床实践反馈以及医保政策变动,旨在进一步优化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
首先,在新辅助治疗Ⅰ级推荐方面,相较于2023版指南,THP×4周期的新辅助治疗由Ⅰ级推荐变为Ⅱ级推荐。Neosphere和PEONY研究证实了THP可以提高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学完全缓解率(PCR),但近年来,新发布的一些临床研究成果显示,6周期的THP方案更能保证患者的足疗程治疗,获得更高的PCR率,也更符合临床新辅助治疗周期数的诉求。因此,本次指南更新对于THP方案仅保留6周期的方案作为Ⅰ级推荐,以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随着生物类制药和皮下注射剂型可及性的提高,双靶药物的剂型选择也变得更加丰富,在新版指南中双靶推荐新增皮下制剂。对比静脉注射制剂,皮下制剂具有节省治疗时间、方便用药管理、提升就医体验和便利性等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THP方案: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紫杉醇)
其次,在辅助治疗方面,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调整相对较少。然而,在HER2阳性复发转移即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调整幅度相对较大。其中,在H治疗敏感分层,Ⅰ级推荐TH+吡咯替尼证据级别由2A调整为1A。这一更新主要基于PHILA临床研究的成果。该研究显示,吡咯替尼联合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可达24.3个月,这一结果首次使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mPFS突破了2年。此外,该方案在临床试验中还展现出了高疗效和快速缩瘤的效果,2周期的总缓解率达到了80%以上。PHILA研究成果又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IF:105.7)上发表,成为首个发表于BMJ的中国乳腺癌药物研究,实属不易,难能可贵!
另外,针对曲妥珠治疗失败的患者,本次指南推荐新增德曲妥珠单抗(T-DXd,DS-8201)为Ⅰ级推荐(1A),而T-DM1从Ⅰ级推荐调整为Ⅱ级推荐。此前T-DXd药物由于综合因素(包括疗效、可及性及费用等)的考量,被放在Ⅱ级推荐。这一调整反映了指南制定者对于药物选择的谨慎和全面考虑。此外,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失败的患者,德曲妥珠单抗(T-DXd,DS-8201)仍作为Ⅱ级推荐,但证据类别提升至1A。这一更新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和NCCN指南认可提高,体现了指南对于新型药物在特定治疗失败情境下的认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最后,当ADC治疗失败时,指南也提供了一些选择依据。这些依据包括二线治疗后的研究成果和国际指南的推荐、ADC药物的可及性等因素。对于ADC治疗失败后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ADC药物。注释3:新增(7)“T-DXd治疗失败后,可考虑应用既往获益的抗HER2靶向治疗或未使用过的同类药物,也需考虑局部治疗的可行性以兼顾生活质量”,这对于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2024版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在HER2阳性乳腺癌的诊疗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更新。这些更新不仅考虑到了治疗疗效,还充分考虑到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需求。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患者,都能从中获益,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这也体现了我们对患者利益和医疗质量的持续关注和追求。
02
肿瘤瞭望:当前吡咯替尼已上市所有的适应症全部纳入医保,从临床的角度,您对次有何感触?医保这一政策更新,会给患者和我们疾病诊疗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聂建云教授:一个药物的适应症在早、中、晚不同病情阶段的患者中都得到广泛接受,这体现了大家对该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高度认可。我认为一个药物能够被医患充分认可并纳入医保,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药物的疗效得到肯定。吡咯替尼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后,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生存希望。PHILA研究的PyHT方案(TH+吡咯替尼)通过抗HER2大小分子药物的协同组合,使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mPFS首次突破了2年,让无论是曲妥珠单抗经治患者还是未经治患者,均从该方案中获益,使得不同治疗背景的患者群体,得到了有效和个性化的治疗选择。
另外一个方面是药物不良反应可控。除了疗效以外,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同样重要。吡咯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PANDORA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预防腹泻的有效措施。该研究发现,使用洛哌丁胺进行一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3级腹泻的发生率。这意味着,在治疗开始前或腹泻症状尚未出现时,我们可以提前使用洛哌丁胺进行预防,从而有效减少腹泻的发生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至于有研究发现腹泻症状甚至跟疗效正相关,有待更深入探索验证。
总之,吡咯替尼纳入医保后,其可及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机会。我们期待在未来,随着国家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有更多优质药物问世,为患者带来生存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