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报道了诸多1/2/3代EGFR TKI和ALK抑制剂的研究数据,有驱动基因突变患者的可选药物似乎越来越多,这部分患者该如何选择TKI用药,实现精准靶向治疗呢?我们邀请了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的杨衿记教授为您解析。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肿瘤瞭望》:您对今年ASCO会议上NSCLC总体学术进展印象如何?请您谈一谈NSCLC的未来研究方向?
杨衿记教授:我非常关注靶向精准治疗和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本次ASCO会议报道了许多EGFR和ALK的研究,第三代EGFR-TKI和第二代ALK抑制剂的研究成果是本次会议的亮点,特别是在口头报告部分。在ROS1和c-Met方面也有重要的研究发布。
PD-1/PD-L1抑制剂目前多是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一线治疗的医学证据还不足。PD-1/PD-L1抑制剂二线治疗研究入组时会剔除EGFR突变和ALK阳性的患者,因为基于欧美人种的研究证据显示,这部分患者的PD-1/PD-L1抑制剂治疗疗效不好,只有5%的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有疗效。有靶点突变的患者接受精准靶向治疗的获益更大(无论PFS还是ORR)。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免疫治疗还谈不上是基因信息指导下的精准治疗,更加精准的免疫治疗是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
目前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多是回顾性数据。免疫治疗更多是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用一个靶点预测免疫治疗疗效较为困难。去年的ASCO会议报道了NCT01876511 研究,该研究旨在探索 MMR(DNA 错配修复)状态指导下的抗 PD-1 免疫治疗在晚期癌症的价值(Le,et al教授;LBA100,2015 ASCO),2015年5 月 30 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在线发表了研究全文。但是这项研究没有对照组,样本量小。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基因检测指导的免疫治疗研究。
如何把肺癌精准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进一步提升肺癌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期?未来我们需要开展以下研究:①继续探索PD-1表达水平的标准,统一各个实验室所用的抗体和检测方法,探索更好的靶点;②探索“TKI治疗无效的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如何对免疫治疗产生反应“。抓住这部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探索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免疫治疗。我们期待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能给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肿瘤瞭望》:有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如何选择精准靶向治疗?
杨衿记教授: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EGFR突变和ALK阳性患者是最大的群体。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选药物有:第一代EGFR TKI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第二代EGFR TKI有阿法替尼和达可替尼,携带少见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使用第二代EGFR TKI更有效。第三代EGFR TKI重点针对T790M突变,对敏感突变也有效,目前FDA批准的产品有AZD9291。那么,第三代EGFR TKI是否比1/2代TKIs有更多优势?目前第三代和第一代EGFR TKI的头对头研究正在进行。
对于ALK阳性的患者,我们也已经有了1/2/3代抑制剂。目前ALK阳性患者的标准治疗是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在本次ASCO会议上,第二代ALK抑制剂brigatinib应用于ALK阳性、克唑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随机临床Ⅱ期研究(摘要9007)显示,brigatinib有效率约为50%。第二代ALK抑制剂alextinib也用于脑膜转移,alextinib和克唑替尼的头对头比较的III 期J-ALEX临床研究发布,alectinib 的中位 PFS 尚未达到,但是目前已经有20.3 个月。如果第二代ALK抑制剂的有效率和PFS能超越第一代药物, ALK阳性患者一线用药应该怎么选择呢?这还需要未来的研究验证。
驱动基因阳性患者TKI治疗的全程管理非常重要。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基因特点、患者的耐药机制等精准地选择TKIs,对1/2/3代TKIs进行有效排列组合,以实现最大的靶向治疗获益,这是未来精准医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专家简介

杨衿记医师,肿瘤学博士、肿瘤内科学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肺一科行政主任(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副院长、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家、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质量控制指标(试行)》编写专家组成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会专业委员会(CSCO)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