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十届中国胸外科主任肺癌高峰论坛暨第四届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组高峰论坛”于2015年5月24日在广州召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主任杨跃教授做主题报告:“多科室合作实现精准诊治”,并在报告结束后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在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在国际国内都位于第一位,跃居“众癌之首”。在早期肺癌治疗方面,“微创+微切”手术成为热点。2015年V3版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纳入了机器人辅助手术方法。2014年NCCN指南指出“只要患者无解剖学变异和手术禁忌证,只要不违反肿瘤治疗标准和胸部手术切除原则,强烈推荐对早期NSCLC实施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或其他微创肺切除术”。国家卫计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外科治疗原则部分改为“VATS是近年来已经成熟的胸部微创手术技术,在没有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推荐使用VATS及其他微创手段”,理由是“对于Ⅰ期患者,VATS手术副反应小,患者住院时间短,预后与开胸手术无显著差别”。
同时,RTOG0236研究为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疗效的治疗模式。SEER-Medicare2001-2007分析显示在2年死亡率方面,肺叶切除术:18.3%,亚肺叶切除术:25.1%,SABR:41.1%,传统放疗:56.7%,支持治疗:73.4%,提示肺叶切除术对于身体状况适合的老年早期NSCLC仍然是获得远期疗效的最佳治疗,SABR在一些选择性病例里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NSCLC(T1-2N0M0)手术治疗和SBRT治疗孰为最佳治疗方案成为热点争议话题。在中晚期肺癌治疗方面,NSCLC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可延长生存,但是患者的OS提升幅度有限。单一治疗方法遇到了瓶颈。
肺癌治疗已经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精准化治疗时代
在西方发达国家,多学科诊断和治疗的MDT模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进入常规诊疗模式。而我国MDT的模式理念已经达到共识,但大多数医院在我国尚未落地。外科医生应该积极参与引领MDT治疗。北京大学肿瘤医学自2007年开始MDT诊疗(图1-3)。
.jpg)
图1. 平台建设
.jpg)
图2 .MDT组成

图3. 实施方案
MDT诊疗对外科医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手术技巧精湛、精通肿瘤内科知识的复合型胸外科医生是未来胸外医疗队伍的培养方向。外科医生不仅要关注肺癌手术研究新进展,还需要关注肺癌治疗领域的新动态。
分子病理学分型指导下的肿瘤诊断和治疗:随着人类基因组学的发展,基于分子事件的肿瘤诊断和治疗将突破传统模式,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杨跃教授报告结束后接受《肿瘤瞭望》的采访
《肿瘤瞭望》:精准医疗的真正内涵是什么?精准医疗到底有多精准?
杨跃教授:奥巴马在白宫提出“精准医疗”计划时,左侧放置了一个精致的彩色DNA双螺旋模型,那么,精准医疗是指精准到基因水平?精准医学的愿景期待着更能够依照患者个体基因组学所引起的疾病的状况进行治疗,以及临床更加精准分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肿瘤治疗,过去的医学治疗理念是把瘤体全部切除、消灭。但是,精准医疗的重点不仅仅是“治疗”病灶,而是要探索疾病最初病因,疾病发病前的早期信号,乃至更早的改变,以指导疾病预测预防、治疗和预后。习总书记曾经对医务工作者做出指示,医务工作者不应仅是治疗患者,还肩负着改善全民健康重任,负责普及健康知识,使人们不得病、少得病、得病早知道。
精准治疗避免了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从而也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诊疗花费,减少了由于过度诊疗带来的并发症和副作用。
《肿瘤瞭望》:如何开展多科室合作,实现精准诊治?
杨跃教授:中国依然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多学科协作诊疗可在同一时间段对患者进行全方位诊断,各科医生根据自己专业提出自己的意见,一起商议、制定全面有序的治疗策略。多科室合作使患者不必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医院各个科室乱撞。多科室合作的综合治疗模式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惠民利国,有助于实现精准治疗。